如何处理管理中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?
发布日期:2015-08-11浏览:2413
一、管理实务问题
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冲突,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,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灵活性?在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性?有什么工作技巧,如何自我提升?”
类似的困惑和疑问,在咨询业务和培训工作中,是经常会被企业的经理们问到的问题。
二、问题本质分析
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,首先需要从两个维度了解问题的本质:1.从管理者的角度,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问题;2.从管理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上看,是如何处理“人”和“事”之间的冲突的问题,在领导行为上表现为对人的关心和对事的关心。其实这是一个管理的本源问题,在管理方格、支持关系、情境领导等很多行为科学和领导理论中,都是从这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分析领导行为的。
管理方格理论从“关心人员”和“关心工作”两个维度,依据领导者对两者的关系程度,把领导行为分为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:(1)贫乏型管理,是一种既不关心工作,也不关心人员的管理方式;(2)权威型管理,是一种一心扑在工作上,但忽略对人的关心的管理方式;(3)乡村俱乐部型管理,是一种对人非常关心、注重关系,但是忽视工作的管理方式;(4)中庸型管理,是介于权威型和乡村俱乐部型之间,寻求妥协和权宜、缺乏主动和创新的管理方式;(5)团队型管理,是一种实现个人与组织、工作与情感高度和谐的管理方式,是最成功的管理方式。
在团队型管理方式下,领导者既善于运用人性化方式,最大限度体现对员工的关心,又能把握好理性和原则,最大限度体现对工作的关心,在团队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,实现组织的目标。
三、思维技巧
没有原则的灵活叫圆滑,没有灵活的坚持原则叫僵化;偏执于理性叫冷酷无情,一切都讲人性和感情叫没有职守。那么,在面对实际工作和解决管理问题时,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,恰当运用自己的工作技巧呢?依据对以上问题的本质分析,管理者需要修炼以下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:
1. 以“对人的关心”为主的工作,必须坚持人性化和灵活性。人是有感情和情绪的,正如梅奥所言,“人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”,如果完全理性和原则化,必然会把人机器化,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。以人为中心的工作,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是:(1)明确工作角色和工作职能。工作角色清楚了,才有工作归属感;工作职能和目标明确了,才能激发员工的成就感,这是建立工作关系的基础。(2)增进工作关系的和谐;(3)增进员工的职业幸福感。
2.以“对事情的关心”为主的工作,必须坚持理性和原则性。以事为中心的工作,应遵循的工作准则是:(1)目标有效;(2)方法有效;(3)执行有效。
管理大师彼得﹒德鲁克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项有效性修炼:时间有效、目标有效、用人有效、决策有效、工作过程有效,五个有效性既是对“做人”的修炼,也是对“做事”的修炼。处理好感性与理性、原则性和灵活性、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,是一种管理技巧和领导艺术。管理者对任何技巧和艺术的运用,都是建立在自身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基础上的,因此,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炼是提升领导艺术的根本。
四、管理运用示例
1.在团队建设中,团队关系的建立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有效工作的前提,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以“人”和“关系”为中心,充分遵循人性的规律,明确团队领导和成员角色,建立优势互补、感情和谐的团队关系,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、工作意愿和主动性等情感因素。
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,领导者必须放下人的因素和顾虑,以“事情”和“工作”为中心,遵循做事的规律,明确团队目标并达成共识,采取有效的途径、方法和工具,要求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团队制度和纪律,协作执行完成团队的目标。
2.在绩效管理中,一般而言,季度考核、月考核、周考核、日考核等日常考核工作,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,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行为,而不应该是奖惩,所以必须遵循人性化原则,给员工以积极的反馈、评价和改进建议。
年度绩效考核是以“事情”和“目标”为中心的工作,必须坚持理性和遵循原则性,维护制度的严肃性。在制度面前,任何的人性化和灵活性都会破坏一个公司的执行文化。
很多公司把日常考核与严格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,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管理工作的短期化和员工行为利益化,更破坏了组织与团队的和谐关系,索尼公司曾经因“绩效主义”而一度走向衰败就是典型例证。为了实行绩效管理,索尼公司成立了专门机构,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,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。这种一切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管理,使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,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,公司失去活力。面对当年索尼公司的衰败趋势,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说:“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,以此做出客观、公正的评价。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。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。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,而是一切都看指标、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。”所以他认为“是绩效主义害了索尼”。
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都是失败的,并不是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好,而是因为没有认清管理的本质,用做事和绩效来衡量一切,远离了对人的关心。
3.再比如,在社会管理中,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七项重点任务,其中,协调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工作,是以人为主,需要遵循人性的规律;解决社会问题和化解社会矛盾等,是以事为主,遵循办事的规律。
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把握感性和理性两种工作情绪,运用好对人的高度关心和对事的高度关心两种领导行为,平衡原则性和灵活性两种工作技巧,逐步实现团队型管理,这是最高的领导艺术。
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冲突,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,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灵活性?在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而又不失灵活性?有什么工作技巧,如何自我提升?”
类似的困惑和疑问,在咨询业务和培训工作中,是经常会被企业的经理们问到的问题。
二、问题本质分析
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矛盾,首先需要从两个维度了解问题的本质:1.从管理者的角度,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问题;2.从管理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上看,是如何处理“人”和“事”之间的冲突的问题,在领导行为上表现为对人的关心和对事的关心。其实这是一个管理的本源问题,在管理方格、支持关系、情境领导等很多行为科学和领导理论中,都是从这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分析领导行为的。
管理方格理论从“关心人员”和“关心工作”两个维度,依据领导者对两者的关系程度,把领导行为分为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:(1)贫乏型管理,是一种既不关心工作,也不关心人员的管理方式;(2)权威型管理,是一种一心扑在工作上,但忽略对人的关心的管理方式;(3)乡村俱乐部型管理,是一种对人非常关心、注重关系,但是忽视工作的管理方式;(4)中庸型管理,是介于权威型和乡村俱乐部型之间,寻求妥协和权宜、缺乏主动和创新的管理方式;(5)团队型管理,是一种实现个人与组织、工作与情感高度和谐的管理方式,是最成功的管理方式。
在团队型管理方式下,领导者既善于运用人性化方式,最大限度体现对员工的关心,又能把握好理性和原则,最大限度体现对工作的关心,在团队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,实现组织的目标。
三、思维技巧
没有原则的灵活叫圆滑,没有灵活的坚持原则叫僵化;偏执于理性叫冷酷无情,一切都讲人性和感情叫没有职守。那么,在面对实际工作和解决管理问题时,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,恰当运用自己的工作技巧呢?依据对以上问题的本质分析,管理者需要修炼以下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:
1. 以“对人的关心”为主的工作,必须坚持人性化和灵活性。人是有感情和情绪的,正如梅奥所言,“人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”,如果完全理性和原则化,必然会把人机器化,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。以人为中心的工作,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是:(1)明确工作角色和工作职能。工作角色清楚了,才有工作归属感;工作职能和目标明确了,才能激发员工的成就感,这是建立工作关系的基础。(2)增进工作关系的和谐;(3)增进员工的职业幸福感。
2.以“对事情的关心”为主的工作,必须坚持理性和原则性。以事为中心的工作,应遵循的工作准则是:(1)目标有效;(2)方法有效;(3)执行有效。
管理大师彼得﹒德鲁克在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项有效性修炼:时间有效、目标有效、用人有效、决策有效、工作过程有效,五个有效性既是对“做人”的修炼,也是对“做事”的修炼。处理好感性与理性、原则性和灵活性、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,是一种管理技巧和领导艺术。管理者对任何技巧和艺术的运用,都是建立在自身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基础上的,因此,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炼是提升领导艺术的根本。
四、管理运用示例
1.在团队建设中,团队关系的建立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是团队有效工作的前提,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以“人”和“关系”为中心,充分遵循人性的规律,明确团队领导和成员角色,建立优势互补、感情和谐的团队关系,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、工作意愿和主动性等情感因素。
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,领导者必须放下人的因素和顾虑,以“事情”和“工作”为中心,遵循做事的规律,明确团队目标并达成共识,采取有效的途径、方法和工具,要求团队成员严格执行团队制度和纪律,协作执行完成团队的目标。
2.在绩效管理中,一般而言,季度考核、月考核、周考核、日考核等日常考核工作,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,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行为,而不应该是奖惩,所以必须遵循人性化原则,给员工以积极的反馈、评价和改进建议。
年度绩效考核是以“事情”和“目标”为中心的工作,必须坚持理性和遵循原则性,维护制度的严肃性。在制度面前,任何的人性化和灵活性都会破坏一个公司的执行文化。
很多公司把日常考核与严格的奖惩制度结合起来,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管理工作的短期化和员工行为利益化,更破坏了组织与团队的和谐关系,索尼公司曾经因“绩效主义”而一度走向衰败就是典型例证。为了实行绩效管理,索尼公司成立了专门机构,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,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。这种一切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管理,使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,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,公司失去活力。面对当年索尼公司的衰败趋势,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说:“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,以此做出客观、公正的评价。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。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。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,而是一切都看指标、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。”所以他认为“是绩效主义害了索尼”。
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都是失败的,并不是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好,而是因为没有认清管理的本质,用做事和绩效来衡量一切,远离了对人的关心。
3.再比如,在社会管理中,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七项重点任务,其中,协调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工作,是以人为主,需要遵循人性的规律;解决社会问题和化解社会矛盾等,是以事为主,遵循办事的规律。
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把握感性和理性两种工作情绪,运用好对人的高度关心和对事的高度关心两种领导行为,平衡原则性和灵活性两种工作技巧,逐步实现团队型管理,这是最高的领导艺术。